五年来 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
实施煤矿瓦斯抽采全覆盖工程
实施能源产业创新工程。经历断崖式下降之后,2015年,全省GDP增速降至3.1%,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42.2亿元,下降9.8%,税收收入1056.5亿元,下降6.8%,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2.3%。
近两年,我省工业非煤产业快速发展。全省在事关经济转型发展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方面取得一些重要进展和突破。然而,回首山西调产历程,不少产业被列为新兴和接续替代产业,但真正发展壮大到能担当起接续替代支柱重任的还是为数寥寥永安期货研究所所长张逸尘指出,今年煤炭价格集体上涨主要原因是供需错配,但到了11月初,随着国家相关部门及时应对,煤炭供应紧张得到了缓解,焦煤的各煤种供应已经陆续跟上,这也使得市场价格持续下行。张逸尘认为,当前大宗商品市场正在按自己的逻辑运行,即供需关系决定价格,货币因素对大宗商品市场的影响较小。
双焦走势疲弱,陷入周期性的低谷。北方某大型焦化企业相关负责人透露,在山西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堆场堆满,卡车路边卸货的情况,一些贸易商和中小型焦化企业签订了短期的保量供应协议,时间从12月份到明年3月份长短不一。所以重点还是看违反合同的处罚措施和力度。
上下游和交易机构之间不能互相视为蚕食对象,要有共同的目标,优势互补,模式上相互促进,功能上互相补充,实现共赢。煤电双方都很强势的时候,交易平台可以在中间起到平衡润滑的作用。从国家市场体系建设来看,应该积极倡导、鼓励、扶持第三方平台,只有第三方平台才能实现公开、公平、公正。价格方面根据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的价格,双方协定价格区间,作为对长协的补充。
目前下游(需方)对资本市场利用得较好,上游一些企业也成立了期货机构,但由于团队、人才限制,直接参与期货难度较大。交易中心从自身寻找突破口,怎样用第三方平台为上下游做好服务。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煤炭电商平台、供应链平台涌现出很多新秀,交易中心的生存面临很大挑战。今年上半年,电力、钢铁集团搞招标;现在煤炭市场好了,煤炭企业搞销售平台这都是第一方第二方平台,对第三方平台是个挑战。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副主任阎世春认为,目前供运需三方的合作组织都仅仅是区域板块,使用户受到极大限制。参会的交易机构代表不约而同地提到交易中心面临的人才和技术瓶颈问题。
有些定价完全是拍脑门的,一些煤矿甚至按照矿外面的车多车少来确定该不该涨价。从前煤电双方签过中长期合同,但执行得不理想,原因就在于约束性不强,违约成本太低。他建议,不仅大企业要签订长协,煤矿和客户也能签长协来稳定价格。如果有相关政策支持,更好地执行长协可以发挥交易所的力量。
记者近日在秦皇岛的全国煤炭交易会现场了解到,兖矿、陕煤化、龙煤、伊泰、开滦、冀中能源、淮南、平煤、阳泉、榆林能源、晋能等12家煤炭企业在交易会现场签订煤炭供需企业中长期合同;在随后召开的榆林煤重点用户恳谈会上,榆能集团榆神煤电公司与三家下游公司签订了包含煤炭3250万吨、兰炭360万吨的中长期合同。煤炭交易中心面临挑战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
组建团队说明已经在觉醒,认识到现货必须学会利用期货对冲风险。交易所的两个特点是公信力和合作。
吴锡林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山西、内蒙古等地陆续成立煤炭交易中心。煤炭进入中长期合同时代,如何履约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阎世春认为,一线地区要考虑实现期现结合,通过现货平台,利用区位优势和当地政策优势,和上游的产地交易市场合作。目前签订中长期协议的均为大型企业,与会专家建议,相对小型的煤矿和客户也应签订长协,理性制定价格煤炭交易中心面临挑战国务院《关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加快建立以全国煤炭交易中心为主体,以区域市场为补充,以网络技术为平台,有利于政府宏观调控,市场主体自由交易的现代化煤炭交易体系。
交易中心从自身寻找突破口,怎样用第三方平台为上下游做好服务。以前有这种情况,违反合同方宁愿交罚金。
记者近日在秦皇岛的全国煤炭交易会现场了解到,兖矿、陕煤化、龙煤、伊泰、开滦、冀中能源、淮南、平煤、阳泉、榆林能源、晋能等12家煤炭企业在交易会现场签订煤炭供需企业中长期合同;在随后召开的榆林煤重点用户恳谈会上,榆能集团榆神煤电公司与三家下游公司签订了包含煤炭3250万吨、兰炭360万吨的中长期合同。我们已经把APP制作得非常简单,然而大部分人还是难以掌握。
目前签订中长期协议的均为大型企业,与会专家建议,相对小型的煤矿和客户也应签订长协,理性制定价格。随着11月初四大央企拉开2017年度煤炭供需双方签订中长期合同的序幕,又有多家煤炭、电力龙头企业签订了中长期合同。
内蒙古煤炭交易中心竞价组组长王全政表示,煤炭价格的制定很困难。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曾告诉记者,合同的约束力大小还有待观察。促进长协履约,交易机构跃跃欲试作为第三方交易平台,各地煤炭交易机构对于发挥自身优势来促进长协履约显得跃跃欲试。目前下游(需方)对资本市场利用得较好,上游一些企业也成立了期货机构,但由于团队、人才限制,直接参与期货难度较大。
煤炭进入中长期合同时代,如何履约成为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参会的交易机构代表不约而同地提到交易中心面临的人才和技术瓶颈问题。
从前煤电双方签过中长期合同,但执行得不理想,原因就在于约束性不强,违约成本太低。从国家市场体系建设来看,应该积极倡导、鼓励、扶持第三方平台,只有第三方平台才能实现公开、公平、公正。
组建团队说明已经在觉醒,认识到现货必须学会利用期货对冲风险。阎世春认为,一线地区要考虑实现期现结合,通过现货平台,利用区位优势和当地政策优势,和上游的产地交易市场合作。
秦皇岛海运煤炭市场交易中心财务总监周玥告诉记者,他所在的交易中心正在做网上营业厅项目,整合上下游资源,在进行市场贸易时,撮合煤电签订标准化合同,进行履约。交易所的两个特点是公信力和合作。周玥信心满满地表示。互联网水平几乎等同于操作微信的水平。
此外,交易中心远离市场、远离资源,没能把实际的现货交收作为目标。有些定价完全是拍脑门的,一些煤矿甚至按照矿外面的车多车少来确定该不该涨价。
交易所的自身能力有限,面对法人的大宗交易有难度,只有合作才能共赢。煤电双方都很强势的时候,交易平台可以在中间起到平衡润滑的作用。
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副主任阎世春认为,目前供运需三方的合作组织都仅仅是区域板块,使用户受到极大限制。今年上半年,电力、钢铁集团搞招标;现在煤炭市场好了,煤炭企业搞销售平台这都是第一方第二方平台,对第三方平台是个挑战。